印度尼西亞飲食

印度尼西亞飲食

印度尼西亞飲食

印度尼西亞飲食是世界上最多樣化,最有活力,最豐富多彩且充滿濃郁風味的料理之一,造成此情况的原因是印尼是由大约6000座有人居住的島嶼组成,並有着超過300個民族。以當地物產與飲食文化為基礎,加上外來飲食文化的影響,例如印度、中東、中國和歐洲的影響[1][2][3][4][5]。

各地飲食稍有不同並發展出許多地區性料理,例如蘇門答臘料理,受到印度和中東影響,料理裡常放入香料;爪哇料理,受中國影響;印尼東部的料理類似於波利尼西亞料理和美拉尼西亞料理。印尼料理中有一些中國料理的元素,例如麵條、肉丸和春卷。[6][7]

印尼料理通常會加入香料和椰漿,味道豐富,通常具有辣味,也有些菜餚具有酸甜苦鹹等味道;大多數印尼人喜歡吃辣,會吃Sambal(辣椒醬)。印尼料理烹煮方式主要有煎、煮、炒、炸、烤、蒸六種。[8][9]

印尼料理中有名的有Nasi goreng(炒飯)、Gado gado(沙拉)、Sate(烤肉串)、Soto ayam(雞湯),這幾種料理遍及全國,被認為是國家美食;2014年,旅遊部選擇Nasi tumpeng(塑形成圓錐狀並搭配多種配料的薑黃飯)作為官方的國家美食,稱其包含了各種烹煮傳統的多樣性。2018年,旅游部又選擇五種國家美食:Nasi goreng、Gado gado、Sate、Soto、Rendang(仁當,一種類似咖哩但醬汁較少的印尼米南佳保料理或稱巴東料理)。[10][11][12][13][14][15]

主食[编辑]

稻米[编辑]

稻米是印尼的主食,除煮熟直接食用外,也有以椰葉包裹後煮熟製作的Ketupat(馬來粽),印尼稻米產量位居世界第三。Dewi Sri是爪哇島和峇里島信奉的稻神,足見稻米在印尼文化中的重要性,Nasi goreng(炒飯)是國家美食之一。

小麥[编辑]

小麥非原產於印尼,而是通過外國(中國、尼德蘭)傳入後,印尼人開始喜欢上中國的麵條、尼德蘭的麵包、馬來西亞的印度煎餅,Mie goreng(炒麵)是印尼有名的麵條料理。

印尼華人的主食除了稻米,還有麵條、饅頭、油條。

蛋白質[编辑]

家禽和家畜[编辑]

最常食用的是雞、鴨、牛和羊;鴿和鵪鶉則較少食用。大多數居民為穆斯林,信奉伊斯蘭教,禁食豬,部分非穆斯林,如峇里島印度教徒或是華人有在食用。

海鮮[编辑]

印尼作為一個群島國家,海洋資源豐富。常食用的魚類有鰹、鮪、鯧、鰺、鯷、鯊、魟、笛鯛、馬鮫、棘鰆、虱目魚、藍子魚、石斑魚、劍旗魚,其他海鮮有蝦、蟹、魷、貽貝。印尼全境都吃海鲜,但以摩鹿加群島和蘇拉威西的米納哈薩尤為特色。烹煮方式通常為煮、炸、烤。Ikan bakar(烤魚)是一道普遍的海鮮料理。

黃豆製品[编辑]

豆腐和Tempeh(天貝)是印尼常見的素食蛋白質來源,Tempeh是使用煮熟或蒸熟的黃豆和菌種發酵製作,烹煮方式通常為煎、炒、炸,如Tahu goreng(炸豆腐)和Tempe goreng(炸天貝)。

蔬菜[编辑]

印尼料理的食材中有許多葉菜,如蕹菜、菠菜、木瓜葉、樹薯葉。它們通常和大蒜一起炒。

水果[编辑]

在印尼市場上,可以買到多種熱帶水果,直接食用或者榨汁飲用皆可,也可當甜點,如Es buah(水果冰)和Es teler(一種冰品),或開胃菜,如Rujak(囉雜,一種水果沙拉),或零食,如Pisang goreng(炸香蕉)和Keripik pisang(香蕉脆片),或蛋糕,如Kue pisang(香蕉粿或香蕉蛋糕)和Bika ambon(黃金糕)。

原產於印尼的熱帶水果有:芒果、庚大利、香蕉、椰子、山竹、榴槤、蓮霧、蘭撒、柚子、红毛丹、榴槤蜜、菠蘿蜜、太平洋桲。

從其他國家引種的熱帶水果有來自印度的龍眼、來自非洲的西瓜、來自中國的柿子、來自拉丁美洲的酪梨、釋迦、鳳梨、芭樂、木瓜、人心果、百香果。有些水果有季節性,有些水果則一年四季都有,如香蕉、西瓜、鳳梨、木瓜。

如今,也有從其他國家引種非熱帶水果,如草莓、甜瓜、蘋果、梨子、火龍果並種植在海拔較高的地區,如瑪琅。

過去幾年,水果乾開始盛行。最早的有香蕉乾、菠羅蜜乾,现在有了西瓜乾、草莓乾、甜瓜乾、蘋果乾、火龍果乾。瑪琅是水果乾(及印尼乾豆豉)的生產中心。

香蕉除了當水果食用,香蕉花苞也能做成料理,還能用香蕉葉來包装食物與製作粽子。

椰子除了挖出果肉當水果食用與剖開飲用椰子汁,也可用於製作椰子油和椰漿,還能用椰花莖流出的汁液製作椰糖和用椰葉來包装食物與製作粽子。

圖集[编辑]

印尼巽他料理,包括Ikan bakar(烤魚)、Nasi timbel(蕉葉包飯)、Ayam goreng(炸雞)、Sambal(辣椒醬)、Tempe goreng(炸天貝)、Tahu goreng(炸豆腐)以及Sayur asem(酸味蔬菜湯),加了萊姆的水是用來洗手的,叫做Kobokan

Nasi tumpeng(塑形成圓錐狀並搭配多種配料的薑黃飯)

Sate(烤肉串)

印尼開齋節食用的Opor(一種類似咖哩的料理)、Gulai(一種類似咖哩的料理)、Ketupat(馬來粽)、Tumis kentang sayur(炒蔬菜馬鈴薯)、Bawang goreng(油葱酥)

Mie goreng(炒麵)

Ayam goreng kalasan(日惹炸雞)

Ikan bakar(烤魚)

Sayur oyong(稜角絲瓜湯)

峇里島的熱帶水果

Rujak(囉雜,一種水果沙拉,由芒果、蓮霧、木瓜、鳳梨、豆薯、太平洋桲等水果配以鹽、椰糖和辣椒製成)

红毛丹

参見[编辑]

馬來料理

参考[编辑]

饮食主题

^ About Indonesian food - SBS Food.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1).

^ Incredible Indonesian Dishes You Need To Try Immediately.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 Epicurina Indonesia.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3.

^ Food in Indonesia - Indonesian Food, Indonesian Cuisine - traditional, popular, dishes, diet, history, common, meals, staple, rice.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4).

^ Celebratory rice cone dish to represent the archipelago - National - The Jakarta Post.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Indonesian food. [2019-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31).

^ Southeast Asian Cuisine - The Cuisine Network.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9).

^ Balinese and Indonesian Food,Street snacks,Fruits.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7.

^ Indonesia food: 40 dishes we can't live without - CNN Travel.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 Nasi Goreng, Indonesia's mouthwatering national dish.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6.

^ Gado-Gado Surabaya - Guest Blogging at Rasa Malaysia » Indonesia Eats.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 NATIONAL DISH OF INDONESIA GADO GADO.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2).

^ Indonesian Food Recipes: Satay.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12.

^ EatingAsia: A Soto Crawl. [202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Kemenpar Tetapkan 5 Makanan Nasional Indonesia, Ini Daftarnya.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8).

查论编印度尼西亚主題历史

時間軸(英语:Timeline of Indonesian history)

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教-佛教時期

伊斯蘭教傳播

葡萄牙殖民時期(英语:Portuguese colonialism in Indonesian history)(1512-1850年)

荷屬東印度公司統治印尼時期(1603-1800年)

英國及法國空位期(英语:French and British interregnum in the Dutch East Indies)(1806-1816年)

荷屬東印度(1800-1942年)

荷屬東印度日佔時期(1942-45年)

印度尼西亞獨立革命(1945-49年)

自由民主時期(英语:Liberal democracy period in Indonesia)(1950-57年)

指導式民主時期(英语:Guided Democracy in Indonesia)(1957-65年)

新秩序過渡時期(英语:Transition to the New Order)(1965-66年)

新秩序時期(1966-98年)

後蘇哈托時期(英语:Post-Suharto era in Indonesia)(1998年至今)

地理

邊界(英语:Template:Borders of Indonesia)

城市

生物圈保護區(英语:Biosphere reserves of Indonesia)

森林砍伐

地震

環境問題

地質

島嶼

湖泊(英语:List of lakes of Indonesia)

山峰

各省最高海拔(英语:List of Indonesian provinces by highest point)

國家公園(英语:List of national parks of Indonesia)

自然史

動物(英语:Fauna of Indonesia)

植物(英语:Flora of Indonesia)

分區(英语:Regions of Indonesia)

河流

火山

政治

行政區劃

省会城市

内阁

宪法

選舉

外交(英语:Foreign relations of Indonesia)

人權(英语:Human rights in Indonesia)

難民(英语:Refugees in Indonesia)

法律(英语:Law of Indonesia)

執法機構

军队

首都

雅加达

努山塔拉〔迁都计划〕

建国五项原则

人民協商會議

警察(英语:Indonesian National Police)

政黨

總統(印尼歷任總統列表)

努桑塔拉願景(英语:Wawasan Nusantara)

经济

交通

農業

汽車工業(英语:Automotive industry in Indonesia)

航空業(英语:Aviation in Indonesia)

銀行(英语:List of banks in Indonesia)

印尼能源

經濟史(英语:Economic history of Indonesia)

科技(英语: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Indonesia)

证券交易所

通信業(英语:Communications in Indonesia)

旅遊業(英语:Tourism in Indonesia)

印尼供水與污水處理

社会

罪案(英语:Crime in Indonesia)

性產業(英语:Prostitution in Indonesia)

文化

建筑(英语:architecture of Indonesia)

民居(英语:Rumah adat)

禪邸

清真寺

殖民式建築(英语:Colonial architecture of Indonesia)

藝術(英语:Indonesian art)

峇迪

紗線防染染色(英语:Ikat)

哇揚皮影偶戲

電影(英语:Cinema of Indonesia)

料理

舞蹈

民族英雄

民間故事(英语:Folklore of Indonesia)

文学(英语:Indonesian literature)

武術(英语:Indonesian martial arts)

傳媒(英语:Mass media in Indonesia)

音乐(英语:Music in Indonesia)

繪畫(英语:Indonesian paiting)

文化遺產(英语:Cultural properties of Indonesia)

公共假期(英语:Public holidays in Indonesia)

体育

戲劇(英语:Theatre in Indonesia)

電子遊戲(英语:Video games in Indonesia)

人口

教育(英语:Education in Indonesia)

族群(英语:Ethnic groups in Indonesia)

醫療衛生

醫療保健

露宿者(英语:Homelessness in Indonesia)

語言

宗教

婦女(英语:Women in Indonesia)

願景(英语:Wawasan Nusantara)

LGBT

象征

国歌

服饰(英语:National costume of Indonesia)

国徽

徽章(英语:Armorial of Indonesia)

國獸、省獸

国旗

國花、省花(英语:List of Indonesian floral emblems)

迦楼罗

國家格言(英语:Bhinneka Tunggal Ika)

國家擬人化(英语:Ibu Pertiwi)

歌曲

分类

展览

舆图

查论编亚洲各国家和地區飲食聯合國會員國

阿富汗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巴林

孟加拉國

不丹

汶萊

柬埔寨

中华人民共和国

賽普勒斯

埃及

格鲁吉亚

印度

印度尼西亞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日本

約旦

哈萨克斯坦

朝鲜

韩国

科威特

吉尔吉斯斯坦

寮國

黎巴嫩

马来西亚

馬爾地夫

蒙古

缅甸

尼泊爾

阿曼

巴基斯坦

菲律賓

卡塔尔

俄羅斯

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

斯里蘭卡

敘利亞

塔吉克斯坦

泰國

東帝汶

土耳其

土库曼斯坦

阿联酋

乌兹别克斯坦

越南

葉門

聯合國观察员國

巴勒斯坦

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阿布哈茲

中華民國(臺灣)

北賽普勒斯

南奥塞梯

属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圣诞岛

科科斯(基林)群岛

香港

澳门

规范控制数据库:各地

法国

BnF data

以色列

美国

拉脱维亚

日本

相关推荐